闲话金庸
金庸三顾绍兴
2022-09-26 00:00来源:厦门晚报

  查玉强

  金庸老家海宁的袁花与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离得很近,两地其实就是隔了一条钱塘江。2013年7月,大桥(嘉绍大桥)建成通车,往来更方便了。说起绍兴这个地方,金庸与它还是有些情缘牵绊的。绍兴是金庸两位恩师(小学老师陈未冬,中学老师俞芳)的故乡,也是他十分崇敬的太老师级的鲁迅(俞芳是其小友)的故乡。

  金庸年轻时是否到过绍兴,现已无从查考。但改革开放后,金庸到绍兴是有记载的,报上讲了,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1994年4月5日的清明节。这一天,金庸备好了祭品,准备到老家查家桥父亲的坟上去祭扫,却得知父亲的坟墓早在当年修海塘时被毁,找不到确切的墓址。金庸听罢,默默无言地离开老家,带着夫人转身去了绍兴。

  当天下午,一来到神往已久的绍兴,金庸的心情很快就“多云转晴”了。他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鲁迅纪念馆、鲁迅祖居、百草园、鲁迅故居、三味书屋。他边走边看,不停地询问时任绍兴鲁迅纪念馆馆长的裘士雄,“鲁迅家里有多少人?”“他祖父、父亲分别当过什么官?”“鲁迅的家庭为何败落?”参观结束后,裘馆长拿出纸笔,请金庸给鲁迅纪念馆题词,只见金庸略一思索,挥笔写下“初瞻大师故居,想像文豪当年”这十二个大字。

  随后,金庸一行又来到位于兰渚山下的兰亭,先后参观了鹅池、乐池、右军祠,还在曲水流觞处品尝了绍兴黄酒。在即将结束参观时,兰亭的工作人员提出要金庸为兰亭题写几个字,金庸听罢,一脸正色予以回绝:“在王羲之的地方怎么可以写字呢?”但工作人员仍旧坚持着,最后金庸拿起笔,在铺开的纸上写下了“人云班门弄斧,至兰亭而弄墨,岂不更妄乎。”书毕,连说“见笑,见笑”。

  当天,游兴十足的金庸还去了沈园,当他在园中见到一株红白两花相间的桃树时,便脱口而出:惊鸿照影——这是陆游《钗头凤》里的词句。第二天,金庸带着夫人去了普陀。

  金庸第二次到绍兴(新昌)已经是在六年后的2000年9月13日。那天是中秋节后的第一天。当时以张纪中为总制片人、黄健中导演的《笑傲江湖》电视剧剧组刚从无锡转场到新昌取景拍摄,金庸专程前来剧组探班。在“江南第一大佛”的大雄宝殿拍摄现场,金庸还抽看了几个录像的片段,大赞演员的表演到位。

  当天金庸下榻白云山庄。在座谈会上,金庸动情地说:“新昌山水很美,人文传统很好。我以前没见过石头山雕出来的大佛。而且到了这里以后, 才知道东晋王羲之等很多名人都来过这里。只是遗憾年事已高,爬不得李白到过的天姥山了。”第二天离开新昌前,金庸还品尝了大佛龙井茶,提笔写下了“大佛龙井”四个大字。

  人们通常都这样说,金庸到过绍兴两次,其实金庸还有一次途经绍兴的上虞,并留下了一段佳话。话说到这里,还要回到金庸第一次即1994年4月那次来绍兴时说起。4月5日金庸到绍兴,次日去普陀小住,9日到宁波参观天一阁,10日回杭州的途中,在上虞宾馆用午餐。当时上虞的有关领导也赶来作陪。席间,金庸先生文思泉涌,诗兴勃发,他拿起四尺三开的题词本,当即挥毫写下了一首《上虞赋》:“上虞名郡,溯自大舜。后妃淑德,娥皇女英。汉有大儒,王充论衡。晋则谢安,东山大隐。曹娥至孝,英台情深。史推实斋,文称丏尊。迄至今世,马竺谢晋。文物大邦,千古扬名。”当晚。金庸一行回到杭州。

  金庸在上虞仅停留了几个小时,但他即兴创作、八句六十四字脱口而出、落笔成章的佳话,被人们津津乐道。脍灸人口的《上虞赋》,从此成了上虞的一张城市名片。

  (注:本文撰写时参考了戴珏的《金庸绍兴三次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