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标本前处理智能系统启动仪式。
本报讯(记者 匡惟 通讯员 罗超 王思佳)9月28日,医工融合,赋能抗疫——临床检验标本前处理智能系统(协作机器人)发布会在厦门举办。该机器人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厦门永伟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运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采样样本前处理环节。据介绍,已有两台协作机器人在第一医院投用,不仅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大大提高了核酸检测效率和安全性。
疫情防控常态化,每天都有大量的核酸样本送入实验室。在进行分析检测前,这些样本需进行标本前处理,包括快速分料、扫码、标记、码盘、混匀、自动堆叠、自动换盘等多道程序。操作虽简单,却需要大量人力穿着三级防护装备,专注地重复无数次同样的动作。任何一个步骤的失误,都可能会带来检查结果的偏差。
检测工作量大、检验人员辛苦、人手不足等问题摆在眼前。为此,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厦门永伟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探索疫情防控的数字化之路。历时一年多,先后出台五个版本样机,经过不断改进升级,最终,临床检验标本前处理智能系统(协作机器人)成功出世。
这台六轴协作机器人让标本前处理完全自动化,帮助检验人员从高风险环境中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7秒便可完成一管样本的处理工作,效率是人工的两倍。而且,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作业,一天可完成3万管的作业量,检验效率大大提高。机器人作业规范化、标准化,减少人工干预带来的误差,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检验人员不需要在该环节与样本进行近距离接触,降低气溶胶逸散风险,安全性也进一步提升。
“这套系统解决了临床的痛点、难点,推广开来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王占祥说。
【相关新闻】
以科技赋能抗疫
研发自动采样系统
研发团队亮相
作为厦门疫情防控主力队伍之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做好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正在探索智慧医疗之路,以科技赋能抗疫。
据了解,目前该院正在研发自动化采样系统、检验结果自动报告系统等智能化设备。其中,自动采样系统的研发已经有了较大进展。未来,这台自动采样机器人可代替医护人员,为市民完成核酸采样工作,提高效率的同时,减轻医护人员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