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故事
泰宁甘露寺前的方竹
2022-11-14 00:00来源:厦门晚报

 ■甘露寺前的方竹林。

  

竹节上环生一圈刺状气根。

  文/图  萧春雷

  我们的时代变化太大。前段时间回老家泰宁县,在甘露岩寺,注意到岩前的三株古松失去了踪影。甘露寺是宋代寺庙,寺前石碑上还刻着南宋邹恕的诗,其中云:“瀑流千丈练,鹤宿五株松。”三十多年前我常去甘露寺,记得五株马尾松还剩下三株,远远高出林梢,这次就不见了,十分痛心。我赶紧寻找寺前山谷里的方竹,幸好仍在,并且通过栽种扩大了不少面积。

  天下竹子,茎竿皆圆,方竹是比较稀奇的种类。清代《泰宁县志》就记载了甘露寺和络珠岩的方竹;清初周亮工的《闽小记》,也提到了福建泰宁和永定产方竹。古人觉得不可思议,试图作出解释,晚清郭柏苍《闽产录异》认为是生长环境影响的:“产方竹者,其四山皆方折,方竹生于低处,可知其因山形而生。”当然是错的。

  甘露寺前的山谷,流水潺潺,林木阴翳,方竹与乔灌木混生在一起,拇指粗细,根根挺直,约三五米高,枝叶青翠扶疏。粗略看去,方竹与寻常的小竹子没什么区别,唯有凑近观察,你才会注意到竹竿是四方形的,有棱有角;中下部的竹节上,环生了一圈刺状气根,仿佛装饰图案,尖锐而优美;如果剖开竹竿,会发现竹筒厚实,只有小小的中空。

  物以稀为贵。造型奇特、茎竿坚硬的方竹,很多人用作手杖。从前,我也弄了一支方竹杖,轻便坚实,常向朋友炫耀。后来,那根握得油亮的方竹杖,被朋友要走了。

  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方竹杖。唐代笔记《桂苑丛谈》说,大唐名相李德裕出任浙西观察使时,曾拜访润州(今镇江)甘露寺的一位高僧,言谈之下,十分叹服,送给他一支产自大宛国的方竹杖。后来李德裕再次出镇润州,见到甘露寺高僧,问方竹杖是否还在,高僧回答说:“已规圆而漆之矣。”原来他把方竹杖削成了圆形,还上了漆。李德裕深感惋惜,觉得这高僧俗不可耐,再也不见。

  在中国,竹子并非单纯的植物,还是一种文化精神,象征着坚贞、虚心、劲节、风骨等道德品格。方竹外方内圆,棱角分明,又增添了不圆滑、不世故、固守本性的精神意味,深受文人士大夫的珍视。宋祁《益部方物略记》称赞方竹:“竹个皆圆,此独方形,厚倍于窍,缃节棱棱。”清秦时昌《方竹》云:“举世尚圆通,尔形独合矩。”总之,方正合矩、硬骨铮铮的方竹,代表了一种坚守信念、绝不苟且的生活态度。

  方竹属于禾本科竹亚科寒竹属,全世界有30多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和日本。查了一下,福建还有沙县、永安、大田、尤溪、将乐、建宁、建瓯、建阳等县有方竹林分布,但不成规模。中国最著名的方竹产地是重庆南川金佛山和贵州桐梓县。据报道,桐梓县有方竹林55万亩,全世界面积最大,已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方竹笋之乡”。

  方竹的经济价值主要就是方竹笋。转引《桐梓县志》记载:“县属娄里,盛产方竹笋,生于秋,肥嫩而鲜,财货大宗。”很有意思,方竹喜欢特立独行,别的竹子冬春出笋,方竹偏偏秋天出笋,也是一奇。

  明代苏州诗人吴宽也是喜欢方竹的人,晚年告老还乡时,特地制作了一根方竹杖,刻上铭文:“执之棱如,击之铿如。孰谓中虚,而外无隅。抱节不渝,尚克相予。予老将归,行则与俱。”竹杖芒鞋,笃笃有声,该是古代乡间常见的情形吧。只有中国人才会理解,为什么一根方竹杖,就像一首山水诗、一幅墨竹图,如此清雅隽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