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者面前 忘了自己也是病人
奋战在抗击新冠病毒最前线的医护人员用心守护患者的故事令人感动
2023-01-06 00:00来源:厦门晚报

  【编者按】

  伴随着新冠病毒感染高峰的到来,医院每天都在接受大考,就诊人群急剧增加,医院也面临着医护人员感染人手不足的困境。在抗击病毒的最前线,许多医护人员坚守岗位的故事令人动容。本报记者特地走进我市各大医院,为您讲述背后的暖心细节。

  ■市中医院药房高强度运转。

  ■市中医院曾萍医生守护在患者身边。

  厦门市中医院

  满负荷工作

  通宵是家常便饭

  这波疫情高峰到来前,厦门市中医院就作了具有前瞻性的部署,从科室的调整扩容,到药剂设备的提前补充,以及医护人员后备梯队的增设,都进行了早行动、早布防。从去年12月21日开始,每日患者数量就突破了1000人,最高峰时接近1500人。

  发热门诊负责人、主治医师张永晟介绍,医院临时从各个科室抽调人员,诊室也从2间扩充到12间,医护人员扩充到70人。

  为了顶住第一波“洪峰”,张永晟连着在医院待了一个星期,回家时,3岁的女儿见到爸爸时都开始认生了。 在和患者近距离接触下,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基本上都阳过,包括张永晟。“这样危急的时刻,我们医生必须守住阵地。”张永晟说。

  在发热门诊第一波高峰过后,急诊部接过救治的接力棒。急诊接诊高峰处在元旦假期,日接诊接近1000人次,市中医院紧急开辟了急诊二区。急诊部负责人、副主任医师张江东假期一天都没有休息,每天和十余位医生一起挑战极限。“最长时间连续工作了18个小时,基本除了睡觉都在工作。”张江东说,“我们也都陆续感染了,烧退后又马上上岗,轻伤不下火线。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对得起患者和家属的信任。”

  随着重症患者的不断增多,医院在呼吸与重症医学病区、心血管病区加扩了重症监护病房。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曾萍说,目前重症监护病床已经扩充到原来的三倍,全都满负荷。

  “通宵工作是家常便饭,吃饭也是见缝插针。在一个星期内,我们60多名医护人员有一半感染了。在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们也是应收尽收,哪怕最后只剩一名医护人员,也要守住这道防线。”曾萍说。

  文/图 记者 兰云丝

  通讯员 江昌铭 倪晶莹

  厦门市儿童医院

  穿梭病区 每天日行两万步

  ■市儿童医院医护人员护理小患者。

  他们中的很多人已连续半个多月未休息,一直坚守在岗位上,有些人还发着低烧;他们每天都在500米内的病区内穿梭,走出的步数竟在两万步以上;12小时值班制,他们上成了16-18小时,有些还连上三天。

  他们是厦门市儿童医院的医护人员们。该院开设3个感染病区、4个综合病区,可收治新冠感染患儿300人。目前有130多个新生的“小阳宝宝”及800多个阳性患儿在该院得到妥善治疗和照顾。

  在新冠危重症救治病房里,一名早产儿呼吸衰竭,儿童重症医学中心负责人张盛鑫和重症团队成员紧急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由于抢救及时,这个小生命转危为安。这段时间以来,他们日夜守在病房里,守护着一个又一个小生命。

  林剑平和张淑萍两位护士长的家人全员感染,但医院里的守护任务艰巨,她们一直坚守岗位,只是在休息时通过电话指导家人用药。张淑萍说,家里是顾不上了,一家子人在一起可以互相有个照应,但病房里住着那么多孩子,都是重症患儿,“救命要紧”。

  在新生儿医学中心新冠专门病区,马伊晗医生高烧39℃,喉咙痛得说不出话来,但仅仅休息了一天就返岗了,理由是“我身子壮,能挺住”。他每天差不多收治8-10个阳性宝宝,见到孩子的家长,他都会来一句:“有需要就call我。”

  原本胆囊炎发作在家休假的邱小玲,得知科室人员紧缺,她主动返岗,手上还扎着留置针。

  一位医护人员告诉记者,穿上白大褂,就是一生的职责。虽然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他们更记得身为医护人员的责任和使命。

  记者 汪燕妮 通讯员 陈苹

  厦大附属翔安医院

  连续一个月坚守岗位 有时一天待近20小时

  ■厦大附属翔安医院付丽娟医生在看诊。

  连日来,随着发热患者人数持续增加,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发热门诊接诊人数持续攀升。该院感染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付丽娟负责发热门诊的管理工作,她介绍,元旦前几天,发热门诊迎来就诊高峰,日接诊量最多时达500多人,是平时的10倍左右。

  连续一个月,付丽娟一直坚守在岗位上,有时一天在医院待的时间将近20个小时。“我们停下来休息,意味着患者排队的时间就会延长。因此,我们在上岗之前尽量不喝水,时常在下午4点多才能吃上午饭。”付丽娟说。

  繁重的工作,加上与病毒高频率接触,发热门诊的一些医护人员陆续感染。“我今天好很多了”“我还好,我可以替班”……在发热门诊,医护人员都有一个共识:轻伤不下火线,一个人倒下,马上就有另一个人顶上,确保发热患者快速得到救治。

  “在患者面前,我们常常忘记自己也是病人。”付丽娟说,前几天刚好是发热门诊的就诊高峰,有一位医生出诊时突然呕吐,后来才知道,这位医生为分担同事的压力,在低烧的情况下坚持工作了两天。

  付丽娟说,在院领导、医务部的有力统筹之下,发热门诊面临的压力虽然很大,但科室运转始终保持高效有序。元旦过后,发热门诊量回落到每天100多人,虽然门诊量有所下降,但重症患者却有所增加。“在医务部的统筹下,我们细化了患者入院收治流程,通过精准快速评估患者病情,分层分区收治,确保重症患者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精准的治疗。”

  记者 颜梅丽 通讯员 章韫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