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地“三向奔赴” 产教融合开新篇
厦门理工学院“主动服务厦门发展年”成效显著
2023-02-17 00:00来源:厦门晚报

  

■ 厦门理工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与厦门行业企业积极搭建应用人才共育平台,实现产业链和教育链的有效衔接。

  

■厦门理工学院积极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与厦门龙头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深入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多方位助力产业发展,提升服务厦门能力。

  

学校积极推动毕业生留厦就业,留厦就业率多年持续居高,源源不断为厦门发展输送应用型人才。

  行业领军企业选派业务骨干到高校集中开设免费培训班,与高校教师联合制定培养方案和培训计划,并实施现场实践教学,这是厦门理工学院一项名为“立人计划”的校企合作项目所呈现的育人场景。本着让学生们全方面、多层次体验职场生活,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物流人才的初衷,厦门理工学院携手厦门汉航集团开设了多期培训班,目前已选培330位学生,帮助他们搭建实践平台,实现预就业学用无缝对接。

  “立人计划”只是该校“主动服务厦门发展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厦门理工学院坚持“以育人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通过校地互动、校产对接、校企合作校企地“三向奔赴”,全力助推产教融合。学校党委书记林进川表示,坚持根植厦门、融入厦门、服务厦门、贡献厦门是学校的永恒主题,自去年年初学校将2022年设为“主动服务厦门发展年”以来,通过主动对接厦门市及各区、各管委会,主动对接厦门市各委办局,主动对接各行业龙头领军企业,主动对接校友及企业资源等,以更高的眼光、更宽广的胸怀和更扎实的举措,全方位融入并服务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记者 林依文 通讯员 曾妙龄

  校企携手

  精准培养优秀人才

  成立现代产业学院,是厦门理工学院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又一次新的尝试。2021年10月15日,厦门理工学院首批现代产业学院之一的“盈趣科技电子信息产业学院”正式成立,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员工培训、研究开发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通过为盈趣培养电子通信类工程技术人才,带动行业内相关企业所需的人才培养,实现校园人与职业人的无缝对接。学校依托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学院等,联合华为、统信软件、麦克奥迪(厦门)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共建“软件与服务现代产业学院”,以软件创新产业为核心,搭建应用人才共育平台,实现产业链和教育链有效衔接。截至目前,学校已成立了7个校级现代产业学院,部分已入选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

  无论是建设现代产业学院,还是校企联合培养,厦门理工学院始终将培养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的中心任务。近年来扎实推进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构建起政府、高校、企业创新人才培育共同体,开创资源共享、过程共管、人才共育、责任共担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局面,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截至2022年12月,厦门理工学院现有校企合作本科生实习基地379个、研究生实习基地451个,其中2022年度新增厦门地区本科生实习基地43个、研究生实习基地80个。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近日公布的2022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中,厦门理工学院共有18个项目获批立项。

  校产对接

  科研成果遍地开花

  厦门理工学院校长朱文章表示,以服务求生存、促发展,是地方高校办学的基本方略,也是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科技成果只有走出“象牙塔”才能结出更多丰硕的果实。近年来,厦门理工学院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以科研项目合作为抓手深化产学研合作,坚持“让学问走出书斋”,成为产学研项目“蝶变”场所。

  厦门理工机汽学院与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和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了10.5米纯电动公交车全铝合金车身,联合完成了工信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工况开发”重大课题任务,合作承担了省、市级重大科研攻关专项。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设计研究团队与国内助听器行业领军企业厦门新声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借助企业对于助听器整机技术参数的前沿探索及应用需求,学院科研团队突破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自主完成了核心芯片及语音算法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优势,联合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促进科研成果更多更快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22年,学校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横向科研经费逆势增长,超过7500万元,相比2021年增长超过15%;为促进产学合作而专门设立的“先导基金”累计立项孵化“企业委托型”项目30余项,助力相关企业实现产值达10亿元;在省科技奖中取得新突破,该校朱顺痣教授团队联合厦门相关企业和高校开展科研攻关,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科研创新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厦门市科技进步奖6项;新增5个省市级科研平台。

  校地共建

  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以青年人才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乡村振兴离不开知识和人才,厦门理工学院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专业和科技人才优势,以党建共建为牵引,推动校地合作,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厦门理工学院以校外创业实践基地红色孵化器为依托,引导广大创新创业团队将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革命老区,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厦门理工环境工程学院师生的科技项目也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在帮助乡村荒地复耕复垦上取得显著成效。学院阳艾利老师团队和万嘉清水(厦门)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众心通慧(厦门)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以改良土壤团粒结构、恢复生态多样性为目标,从土壤肥力重建入手,将原本贫瘠的撂荒地改造成为水稻良田。经过校企双方近一年的努力,共拓宽可种植水稻面积90多亩(1亩≈666.67平方米),并有望实现水稻增产20%至30%。

  如今,厦门理工学院越来越多创新创业团队正奔走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校内15个二级学院分别与集美区的各个村对接挂钩,深入调研挂钩村的基本情况、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服务需求等,充分考虑“乡村所需”和“学院所能”,发挥高校学科专业和科技人才优势,以党建共建为牵引,推动校地合作、助力乡村振兴。

  校方表示,学校下一步将扎实开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引导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传承弘扬优良作风,大力践行敢为人先、敢闯敢试、埋头苦干的厦门特区精神和本校自强、改革、实干、卓越的“蜂巢精神”,把争优、争先、争效的要求充分体现到服务厦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和厦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厦门理工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