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摘
基因真的很了不起
2023-03-27 00:00来源:厦门晚报

  《了不起的基因》

  作者:尹烨  出版:广东经济出版社  时间:2023年1月

  科普达人、哥本哈根大学生物工程博士尹烨解读基因的秘密。睡眠、身材、寿命、酒量,大众关心的生活常识;遗传、癌症、疫苗、益生菌,人人需要的基因知识。人类的秘密都写在基因里,了解基因就是了解我们自己。

  作为一个研究了二十多年基因的人,不得不说:基因真的很了不起。

  虽然问起我关于基因的知识,无论在哪个层面上我都能说出一二,然而让我用一个整体观描述研究基因之后的感受, 经过深思熟虑,就五个字:我一无所知。

  这不是谦虚,而是惶恐。在这么多年的科普过程中,第一个被问到的问题,大概率就是:“什么是基因?”我一般会用中学生物的范畴告知“一段有功能的DNA序列”。但倘若追问一句,什么叫作“有功能”,我可能就会被问得汗毛竖起、一身冷汗。

  所谓的“了不起”,首先表现在它的名称上。

  1909年,“基因(gene)”由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提出,其印欧语(PIE)词根“gene”本意即为“产生、出生”的意思,传入希腊语和拉丁语中,“gen-”这一词根及其变种则有了“出身、天性、血统、种族、种类”的意思,故对生命来讲,生而具之的即是“基因”。

  接下来的“了不起”,当然就是它的中文翻译。基因基因,生命“基本的因素”,这恐怕是“西学东渐”翻译中最符合信、达、雅的一个词。

  再接下来的“了不起”,表现在它的神秘感上。1859年,达尔文已经知道了物竞天择,但还远远不知道其物质上的实证;1865年,孟德尔已经发现了遗传变异,但还远远不知道其还原论的演绎;1871年,米歇尔已经提纯出核酸,但还远远不知道这就是遗传物质的本体;1911 年,摩尔根已经提出了染色体遗传理论,但此时还不知道遗传物质究竟是核酸还是蛋白质;直到1944年,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实验一锤定音,终于确证了遗传物质是DNA,而基因则藏于其内。

  再再接下来的“了不起”,表现在它的物理结构上。1944年,薛定谔已开始从物理的角度思考“生命是什么”,尝试从核酸中找到“第五种力”,并大胆推测其应该是一种“非周期晶体”;1953年4月25日,当沃森和克里克发表了题为“DNA双螺旋结构”这篇伟大而精悍的论文后,这个复杂生命设计中最精妙的呈现才得以通晓于世。

  再再再接下来的“了不起”,表现在它对科技产业的推动上。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使得人类对生命密码的了解成为可能。1958年,克里克提出了中心法则,理顺了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关系;1970年,吴瑞发明了引物延伸并将其应用于DNA测序,启发了桑格后续的测序技术;1975年,桑格发明了第一个被广泛应用的DNA测序方法——双脱氧终止法,人类基因组解密在技术上有了坚实的依托;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启动,在之后的十几年中,华大代表中国完成其中1%;2022年,“时空组学技术”首次通过测序实现了细胞内的基因表达定位,中国测序技术实现领先世界。

  再再再再接下来的“了不起”,表现在它的普适性上。通过大量生命密码的解密,我们知道万命互联的根本。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科学家雅克·莫诺所说,“大肠杆菌如此,大象也是如此,人类本身更加如此”。人类和果蝇共享了39%的基因,和小鼠共享了80%的基因,和猩猩的基因相似度甚至超过了98%,人类所携带的微生物总数量超过人类细胞的3~10倍,即使是最简单的病毒也依然可以无碍穿梭在生物圈……正如我们熟悉的乐高积木,无论成品多复杂,其基本组件并无二致。

  再再再再再接下来的“了不起”,表现在它的信息密度上。思考一下,仅仅6个皮克的遗传信息就足以让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人或者一只蓝鲸,其细胞量扩张了百万亿甚至千万亿倍;而1克DNA所携带的信息量可高达EB级,相比于今天的硬盘存储高了10亿倍,仅需十数公斤DNA即可存储人类有史以来的全部数据,这是赤裸裸的有机碳对无机硅的碾压,也是自然造物神奇的核心体现。

  而其中最了不起的,则表现在其涌现能力上。基因一路走来,从无细胞到有细胞,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无性到有性,从水生到陆生,从无意识到有神经,一直到诞生出具备“算计”的高级智能……而其中最最了不起之处表现在,其本私的物性上竟然诞生了无私的人性,为“万物的灵长”找回了些许面子。

  基因的了不起,我说不完,这并非篇幅问题,即使篇幅无限,我依然说不完。正所谓“已知圈越大,未知圈更大”。 生命科学中唯一不例外的就是例外,生命在任何情境中都能找到看似不可能的出口,所以虽然我对人类的自大向来嗤之以鼻,但又对人类穿越星际充满信心……而让这一切看似矛盾却又有奇迹发生的底层本质,就是这两个字的力量: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