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中医药瑰宝 跑出发展加速度
厦大附属第一医院入选省“十四五”非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建设项目单位
2023-03-30 00:00来源:厦门晚报

  ■中医科开展师带徒工作。图为副院长陈学勤(中)带学生为患者看诊。

  ■第一医院中医科护理团队开展中医适宜技术。 陈嘉新 摄

  ■名中医杨叔禹教授(右)在为患者看诊。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理念,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擦亮中医文化瑰宝,让中医药不断焕发出新活力。

  近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入选福建省“十四五”非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建设项目单位。该院副院长、中医药学科建设牵头人陈学勤表示,医院将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记者 匡惟 通讯员 陈雯 罗超

  学科建设

  蓬勃发展

  打造国内一流专科高地

  中医药历经千年,历久弥新,在治未病、慢病康复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尤其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国家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厦大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的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1952年,中医科设立,带头人是从八代中医世家走出来的大国医盛国荣。经过70多年的发展,在盛国荣、何天赐、康中央、李丕基、郑婉婉、盛云鹤、庄球钦、杨叔禹、伍德娜、黄献钟、赵能江等一代又一代中医人的努力下,中医科蓬勃发展。

  2010年,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科获评福建省中医重点专病建设项目;2022年,中医全科医学科整合院区多个中医特色亚专科资源,获批成为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22年9月,厦大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系成立,挂靠在厦大附属第一医院中医工作室,进一步深化中医药临床发展和科研领域研究,成为我市中医传承发展的重要推手;2022年10月,第一医院中医药疗效证据研究实验室获批为厦门市重点实验室;此次又入选省“十四五”非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建设项目单位,意味着第一医院中医学科正迈向“打造国内一流专科高地”新阶段。

  人才培养

  薪火相传 建多层次中医人才梯队

  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第一资源。在厦大附属第一医院,岐黄之道薪火相继,杏林妙手、名医大家不断涌现。如今,医院拥有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福建省名中医、中医优才、“西学中”人才等多层次优秀人才。

  2018年,杨叔禹教授入选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并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室;2016年,杨光主任医师入选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今年,中医科老主任伍德娜上榜福建省名中医。

  医脉相承,薪火相传。医院以杨叔禹教授为引领,通过师带徒等形式,培养出一批批出色的中青年中医继承人,包括厦门市中医优秀后备人才黄献钟、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赵能江、祁志娟、王丽英……完善的中医人才梯队,为医院中医药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同时,医院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多个学科知名专家在国家和省、市级中西医结合学会任职,大力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比如院长王占祥作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主委,领衔医院中西结合团队,推动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

  自2016年起,厦门市“西学中”项目启动,第一医院近百名西医先后报名学习,一批“西学中”人才在院内孵化而出,进一步充实了中医药人才队伍。

  临床实践

  强强联手 中西医结合成为新模式

  生生不息的中医队伍,让医院中医药发展凝聚高质量发展动能。作为闽西南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患者多、病种多、疑难杂症多,第一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大力探索中西医结合诊疗新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以及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中医中药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介入肿瘤治疗全程,在减轻副作用、改善肿瘤患者体质、减少恶性肿瘤的耐药性等方面成效明显,提升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陈学勤说,以鼻咽癌为例,患者化疗后常常出现满嘴溃烂,只能在麻醉的帮助下进流质饮食。而在中医科的帮助下,不少患者溃疡愈合,能正常进食。

  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已经相当成熟。2021年,申请总院中医科会诊的西医临床科室占全院西医临床科室的比例达96%,在不少专病MDT(多学科联合)门诊中,中医科专家也在其中,中医在疾病治疗中起到积极作用。

  还有一支“隐形战队”也在为中医发展默默努力,那就是中医护理团队。200多名中医护理人员都是中医护理专业毕业,分散于不同科室,根据病人需求,可直接在病房开展部分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例如,患者老林在血液科接受化疗,化疗让他遭了不少罪。中医护理人员应其要求为他开展拔罐、针灸等中医适宜技术,有效缓解了化疗产生的副作用,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升。

  传承创新

  搭建平台 用创新赋能中医新发展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为推动中医学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的循证实践和发展,医院在传承和创新两端发力,积极搭建中医科研平台和对外交流平台,在传承优秀中医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用创新赋能中医新发展。

  在创新路上,中医科交出优异成绩单:拥有十多个国家级和省市级在研课题,包括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牵头开展两个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在国内外主流期刊发表几十篇高影响力文章;主持制定并发布了我国首部《国家糖尿病基层中医防治管理指南》……累累硕果,为我国中医药体系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推动中医药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依托厦大等平台,整合多方资源,围绕群众关切的健康问题,进一步深化学科临床和科研领域研究,推进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陈学勤说。

  【中医药实践故事】

  百年老字号

  受几代人认可

  肚液散、甘安合剂、地锌油……这些药名在老厦门人中享有很高声誉,它们都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院内自制制剂,是老厦门人的必备良药。

  比如,“百年老字号”肚液散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肠鸣腹泻,已有百余年历史。最近,郑女士的孩子胃口不佳,她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自己从小吃到大的肚液散,“小时候我消化不良或者没胃口,都是吃肚液散。现在我孩子的胃口问题也交给它来解决。”郑女士说。

  第一医院不断挖掘中医药的价值和潜力,提升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据了解,医院目前仍在收集整理、申报新的中药制剂,未来将惠及更多患者。

  运用中医药

  守卫市民健康

  利用中医药守护人民健康。2020年,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中医药抗击疫情的主战场。

  医院中医专家为定点救治医院患者辨证施治,一人一方,起到促进提前转阴、加快康复等作用。

  新冠病毒“乙类乙管”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第一医院中医科第一时间开启新冠门诊、阳康后门诊,推出各类中医药剂,帮助市民摆脱新冠感染前后的各类不适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