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刚刚落幕的CBA全明星周末,让凤翔街道窗东社区“一夜而红”——王哲林、袁堂文等CBA全明星球员走进社区,与“村BA”球员“过招”,分享篮球运动带来的快乐。
说起窗东社区,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但在厦门篮球圈却小有名气,它曾代表厦门市参加全省全民健身运动会篮球比赛获得亚军。另外,从这里还走出了洪晓春、洪镜湖等爱国儒商。今天,凤翔街道青年干部郭振威将带您打卡窗东社区。
记者 戴舒静 通讯员 何佳奇
社区简介
窗东社区,位于凤翔街道北部,临近东坑湾,是中共同安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这里是翔安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也是儒商洪晓春的家乡。
本期打卡青年干部
郭振威 凤翔街道社区建设办农业农村二组负责人,出生于1992年。
“打卡”感言
窗东社区有红色底蕴,还有洪晓春等名人,辖区保留有沁香小筑、大夫第等文物,良好的传统文化激励着一代代窗东居民。前几天,CBA进社区活动来到这里,给有着60多年历史的窗东篮球队带来新的激情。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挖掘窗东历史、讲好窗东故事、传播窗东文化,助力窗东实现乡村振兴。
■CBA篮球明星王哲林和窗东社区的“村BA”球员们互动。
高光时刻
1958年组建球队一战成名
2015年代表厦门参加省赛获亚军
虽然全明星周末已落幕,但在窗东社区“余温”犹存,年轻人仍回味着与王哲林、袁堂文等CBA球星互动的激情和快乐。他们说,没想到在自己家门口会有与CBA全明星面对面的这一天,而这也激励了他们更加热爱篮球运动。
为什么CBA球员会选择走进窗东社区?郭振威说,这得从窗东社区的“篮球史”说起。1958年,同安县马巷人民公社窗东大队“南鹰篮球队”成立了,队员是村里一群篮球爱好者,他们在当年马巷人民公社组织的国庆节篮球比赛中夺得冠军,一战成名;1965年,“南鹰篮球队”正式更名为“窗东篮球队”。
近7年来,窗东篮球队两次摘得厦门市村居篮球赛冠军,2015年作为唯一一支以社区球员组成的球队,代表厦门参加福建省全民健身运动会篮球比赛并获得亚军。
在窗东社区,不少老一辈球员选择回乡当教练,新一代篮球小将正在成长。2015年,窗东社区篮球协会成立,开办公益培训班,每周六、周日免费为社区青少年进行篮球培训。常年在训的学员最小的6岁,最大的18岁。
窗东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洪志清说,篮球不仅为社区增添了活力和朝气,更激发了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热情。每天早上,社区篮球场总有20多个老人相约篮球。
■窗东社区已成为一片热土。
乡贤之星
倾资办学接纳贫穷子弟入学
修路造田扶持家乡发展
在窗东人心里,爱国儒商洪晓春是他们的骄傲。他为家乡捐资修路造桥、修海堤建码头、建学校,至今仍造福着窗东人。
据介绍,洪晓春(1865年—1953年)是现凤翔街道窗东社区人,清末举人,曾七次担任厦门市商会总理、会长,教育会会长,市政会副会长、会长等。日伪时期,他拒绝出任厦门商会会长,是爱国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新中国成立后,他曾被任命为省人民政府委员、省工商联合会筹委会主任等,是厦门市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特邀代表和主席团成员。
洪晓春对厦门教育十分关注。1906年,他参与发起成立“大同两等小学堂”,即今天的百年名校大同小学。此外,他还参与了翔安刘五店光华学校和马巷毓秀女子学校的创办,接纳贫穷子弟入学。1921年,洪晓春在家乡创办窗东学校,从该校走出去的优秀学子,不乏在国内知名高校任职的专家、学者。
为了扶持家乡经济发展,他集资修筑窗东、蔡浦两处海埭,通过围海造田的方式,解决了窗东耕地不足的困境。他还在窗东埭建造轮船码头,创办轮船公司,在东坑乡主持修建马巷—莲河、马巷—刘五店公路等。
洪晓春的热心感染了侄子——新加坡爱国儒商洪镜湖,他是1945年倡建同民医院董事会执委之一,还为洪晓春的公益事业提供资金。
为了更好地传承洪晓春的爱国爱乡精神,有关部门对其故居(又名“大夫第”)及当年读书的书房沁香小筑精心修缮,保存完好并重放光彩。
■窗东社区的“大夫第”保存完好。
转型发展
种植水稻制作手工米粉
改行养殖成为水产基地
窗东社区现有常住人口3300多人,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故事。
据说,此前这里是个海岛,其开基祖从小嶝岛下堡村来到岛上谋生,后与当地一姓林的女子成婚。成家后准备立业,其开基祖便向岳父提出想要块地盖房子,岳父说:“窗户东边那块地给你。”于是,“窗东”这个名字便传了下来,其开基祖的后世子孙遍布现在的蔡浦、祥吴、后莲、东村等地。
为了在这块耕地贫瘠的土地上生存下去,勤劳的窗东人想出了围海造地种植水稻的想法。在他们的努力下,沧海变桑田,大米收成后制作成了手工米粉。
“我们村里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以前都做过米粉。”窗东社区宣传委员洪永祥说,100多年前窗东人就开始做手工米粉,因工艺精湛,曾为厦门进出口公司代生产“白鹭”牌米粉。据悉,当年制作米粉用的大米要从岛内用船运到下潭尾,再换马车拉到窗东。最热闹时,全村有三十多家米粉作坊。因此,窗东也成为当年马巷公社最早有电的村庄,每天发电机的轰鸣声让其他村的村民极为羡慕。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市场经济逐渐开放,不少村民改行在东坑湾做起了水产养殖,养斑节虾、花蛤、螃蟹、黄翅鱼等,成为翔安区数一数二的水产养殖基地。
除了养殖业,窗东居民还擅长小生意,颇有早期浙江义乌人的风范。据悉,每天一早,很多窗东人会骑着摩托车到批发市场,批发鱿鱼、干贝、鱼干等海鲜干货,包装好后到同安区莲花镇等山区农村售卖,每天可收入数百元。
关注凤翔扬帆,带你解锁更多青年打卡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