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的艺术史讲解员是什么样的
2023-05-08 00:00来源:厦门晚报

  《大话中国艺术史》

  作者:意公子  出版:海南出版社  时间:2022年3月

  刘凉军

  两年前偶然在亲戚家看到孩子的床头有一本《大话西方艺术史》,翻开一看顿觉惊艳,对名为“意公子”的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两年中常刷到她的艺术科普视频,成了她的粉丝,所以看到她这本去年出版的《大话中国艺术史》时,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

  和两年前读《大话西方艺术史》的感觉类似,很酣畅、很愉悦,一本400多页、和砖头一样厚的书,用了一周的睡前时间就读完了。而这一次多出的感受是,可以咀嚼和玩味的东西更多了。这本《大话中国艺术史》值得常刷,配得上案头常备书的地位。

  酣畅和愉悦的体验就不多说了,这是意公子为人熟知和喜闻乐见的原因。看看那些标题就知道:《阎立本〈步辇图〉:美图修修,还你一个大国气象》《李白〈上阳台帖〉:人到中年,职场危机怎么办》《韩熙载夜宴图:艺术版的〈碟中谍〉》《宋徽宗:手把手教您怎么开一家艺术学院兼整垮一家上市公司》……把一件作品融入故事,把一个古代故事装进现代人的生活语境,这是她特别擅长的事。

  我想重点说说那些可以咀嚼和玩味的部分。

  首先是它用一条准确有力的精神气脉来贯穿全书——中国艺术史,就是一个大写的“人”。意公子写道:如果将中国艺术数千年的历史看作一个整体,那么你会发现,迄今为止中国艺术的发展,与人的一生是如此相似。原始时期是中国艺术的“婴儿期”,好奇与恐惧并存;青铜时代的到来,我们开始有了肌肉,能够探索更大的世界,这是中国艺术的“儿童时期”;而秦汉正对应着中国艺术的青春期,有着青春期里的第一次成熟和懵懂……

  李泽厚先生在他的艺术史名著《美的历程》中也有类似表述,但除了在魏晋篇中关于“人的觉醒”的整体论述之外,其论点是散布在各部分的,有点像是暗线。意公子把暗线变成了明线,把散落的明珠串成了一条项链,这是本书既光彩夺目又有厚重质感的根本原因。

  其次,它在细节上下的功夫够足。 比如讲到马王堆文物“T形帛画”的那一章,书中除了一幅整体图片,还把重要细节拆分了十几幅小图,逐一进行讲解。意公子完全就是一个拿着激光笔的讲解员,随着激光一一点到,关于古人的生死观、关于古代神话、关于中国传统色、关于中国画线条的成熟……这些丰富的文化信息得以很顺畅地进入参观者的脑海。

  第三,是它对艺术品整体的理解力。它擅于抓住细节、进入细节,但又能时时抽身回到整体。读者因而不会在吞下一大堆知识碎片后迅速遗忘,而是会在细节和整体的不断进出之间,把接收到的信息在脑中揉捏成型。这是意公子特别厉害的地方,就像一个好的讲解员,她的激光笔不止会一一点到,还会时不时地画圈圈。

  比如讲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的那一章,它把一幅大画分割出了6幅小图,先是分别讲解底部、中部、上部,然后立刻跳出来,得出结论——“只用一幅画,范宽就完成了俯视、平视、仰视三个视角,这在中国绘画中是极少见的”。跳一下不够,她紧接着跳到了更高处——“这种处理方式,不就是毕加索开创的立体主义吗?”

  看,她这是用手中的激光笔,画了一个技法的圈圈。

  画完这个圈圈,她又画了一个更大的圈圈——人生境界之圈。

  带着这个问题,她再次扎回细节,引导我们看图中的行人和驴、僧人,以及云层和瀑布,进而得出结论:这幅画里藏着人生三重境界的密码。

  对一幅画的讲解已经堪称完美了,可这位讲解员还不满足,只见她又画出了第三个圈圈——历史之圈。她回到画中,找出了那个用放大镜才能被发现的作者署名,然后谈起范宽的一生、范宽的时代、美术的时代,这才用一句话为这趟旅程画上句号——范宽一个人就完成了西方“古典主义”到“印象派”再到“后印象派”的3个重大艺术思想变革。

  最后我想说点感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这件事上,厦门出了两位卓有贡献的人物:除了意公子,还有之前的易中天。不论是《百家讲坛》的旗手,还是新媒体的弄潮儿,他们身上有某种共性。我想把这种共性和厦门这座城市联系起来:这是一个背靠广袤大陆,面朝无边海洋的城市,既承载历史的无穷滋养,又不断突破和创新。同时,这又是偏居在大陆一角的城市,有一点点非主流,有一点点个性的腔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