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笔记
广布野豌豆
2023-05-08 00:00来源:厦门晚报

  ▲广布野豌豆的花和叶。

  荚果先端有喙。

  文/图  野莲

  东坪山有一片山坡,几年前山坡下院子里有人养蜂,山坡上开满了厦门很少见到的紫云英、诸葛菜,以及广布野豌豆。

  后来,没人养蜂了,紫云英和诸葛菜渐渐没了踪影,只有广布野豌豆,虽然分布面积越来越小,但每年还在老地方萌芽、开花、结果,一年年轮回。

  我猜,这三种应该都不是自然生长出来的。

  它们是早春优秀的蜜源植物,应该是养蜂人有意种的。养蜂人走了,更喜欢凉爽气候的紫云英和诸葛菜也就跟着消失了,只有名字中带着“广布”两个字的广布野豌豆,以实力验证了自己果然名符其实(《中国植物志》:“广布于我国各省区的草甸、林缘、山坡、河滩草地及灌丛。欧亚、北美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欧洲。”)

  广布野豌豆来自豆科野豌豆属,学名Vicia cracca L.属名Vicia就是“野豌豆”的拉丁文,种加词cracca有可能来自希腊语gracha鹅卵石,不知道是不是指豆荚或种子的形状。

  广布野豌豆的花、叶、果俱美。

  茎条纤细,枝枝蔓蔓,秀气的小叶片组成浅绿色的偶数羽状复叶,顶端还有由小时变态而成的卷须,婉约柔软。我用它的嫩叶敲拓了一方茶巾,很清秀。

  花冠为蝶形花冠,蓝、蓝紫或紫红色,很明亮,10-40朵密集于花序总梗的上部,并且几乎都着生在总梗的同一侧(参考一下牙刷的造型)。

  小而绿而圆胖的豆荚在花期进入尾声时陆续萌出。长圆形或长圆菱形,顶端有鸟嘴一样的尖尖(植物学上称之为“喙尖”,很多豆科的荚果都有这个特征)。剥开来,里面有3-6颗扁圆球形的种子。

  每位见过它的人,都忍不住问同一个问题:“它,能吃吗?”

  毕竟,《诗经》中的“采薇”和“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采的那个“薇”,主流的注释都说是“野豌豆苗”啊。在很多地方,野豌豆属中的一些物种,比如救荒野豌豆、小巢菜以及广布野豌豆,至今仍然是人们会采嫩芽来吃的野菜,云南的一些地方,还用广布野豌豆的花做煎蛋。

  需要注意的是,野豌豆属的植物大多含有一种有毒的生氰糖苷类物质——荚豆苷,也叫做巢菜苷;同时,也有一些豆类植物共有的有毒物质,比如植物凝集素和蛋白酶抑制剂(这些物质主要存在于豆类的种子中)。

  好消息是,生氰糖苷有较好的水溶性,用水浸就可以除去大部分毒性;而植物凝集素和蛋白酶抑制剂都不耐热,高温加热就可以让它失活(这也是为什么四季豆、蚕豆、豆浆等豆类食物要长时间烹煮的原因)。

  所以,如果一定要采野豌豆属的嫩尖尝鲜,务必要遵循“少量”+“水浸”+“烹煮“的原则。前面提到的吃广布野豌豆的花,当地也是焯过水再做菜的。

  广布野豌豆还有一个变种叫“灰野豌豆”。它与原变种区别在于灰野豌豆的植株密被长柔毛,呈灰白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