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少新
明代理学家林希元在翔安海滨山头村长大,熟知海上贸易。他本人是反对“海禁”的,被罢官回乡后,除了研习经义、著书立说外,据说还从事海上贸易。1547年,在浙江、福建执行海禁政策的官员朱纨上《阅视海防事》奏疏,攻击林希元以设置渡船为名,拥有五艘以上的大船,暗中进行官方禁止的对外贸易,出了事情,又设计陷害查没其货物的官兵。
林希元到底有没有自己的船队?是否参与了海上走私贸易?成为千古疑案。我们刘五店村与林希元的老家山头村毗邻,听村里九十多岁的老人高松柏讲,从前山头村也有港口,但港窄水浅,相传林希元名下的大木船就停泊在刘五店港。刘五店是渡口,港口条件好,海船可以冒充渡船,掩人耳目。
刘五店港位于翔安半岛西南部,因与厦门五通港对渡而闻名,是千年古渡。刘五店的兴盛与三个人有莫大关系:一是明朝永乐年间刘宁至刘五店肇基,聚集人口,遂成村落;二是明嘉靖年间山头人林希元的助力,让刘五店人参与了当时的海洋贸易;三是林希元的侄女婿、洪厝人洪朝选至刘五店“筑海围池”,建造龙腾宫,刘五店因此变成了一个重要港市。
清代,刘五店的海运依然发达。刘姓“五祧”(房派)的商号“长圆”拥有一个远洋走北船队,包括“长茂”“保顺”等五桅大船,能载五千担以上。走北大船把同安的瓷器、红糖等货物运往北方贩卖,最远到达山东、辽宁一带;再把北方的大豆、小麦、棉纱等货物运回刘五店。发财后的刘姓“五祧”建造了五幢大厝,所用杉木都是福州运回来“福杉”。现刘五店村里尚存一间旧大厝,虽然破旧不堪,但房屋的木雕、石雕工艺精湛,可见当年的奢华。
清末民初是刘五店海运业鼎盛的时期,人口也达到顶峰,有一万多人。龙腾宫1890年的重修碑志上,记录着当时的捐款芳名,有闽海关和47位个人共捐款1997银元。
从林希元时代至1949年,四百年间,刘五店变成了翔安半岛南部货物主要集散地,商贸发达,也形成了三十多个姓氏共居一村的独特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