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我想
2023-05-31 00:00来源:厦门晚报

  厦外瑞景分校初二(9)班 郭睿祺

  指导老师:周林

  中国人对月的情感,像是刻入骨子里一样。玩得误了时辰的孩童,哪怕天黑了也能跟着月亮的指引回家;背井离乡的游子,望见一轮明晃晃的月,会生起“天涯共此时”的乡愁;老人们独自守家,无人陪伴,仰赖于明月相伴,直至走入漆黑的良夜。

  提起月亮,我就会想起老家那口枯井,夏天暴雨时积蓄的雨水;就会想起夜晚晃悠的树影,黑漆漆的山谷;会想起祖母的银发,夏夜院落的承欢膝下;还会想起古诗词里那些与月结缘的句子;还有村头那座不知何时建成的石桥……“月缘”结得太多了,记忆里挤得到处都是。

  儿时在老家,月总是一尘不染的明亮。月光下,我总能找到祖父的影子,或前,或后,或长,或短,总是那样清晰。我爱追寻那个影子,在月光里跑跑跳跳,乐在其中。在农村,踩别人的影子是大忌。或许是小孩心性,或许是祖父慈爱,这个大忌从未束缚我。踩着祖父的影子,跟着祖父一直走下去,感觉世间星辰变换,四季轮转都不再重要。唯有莫大的踏实和满足像月光一样环绕着我。月影于我,是一种寄托,一种慵懒的、闲适的、温暖的、踏实的、故乡独有的情感寄托。

  后来到城里求学,高楼大厦,霓虹灯闪,却没再见到儿时那轮明月了。厚重的云层,灰蒙的尘埃,掩住了月的轮廓,都市的嘈杂声盖住了月的低语。月像被抛弃的孩子,在人间跌跌撞撞地生存。

  看不着月,便在回忆里、在典故里搜寻月的点点滴滴,想起无数与她有关的神话。嫦娥、玉兔、桂树……自古以来,中国人与月产生的牵连,缠住了,解不开羁绊。中秋赏月、吃月饼,七夕乞巧,连习俗都脱不开与月的关联。小时候总是喜欢听与月有关的故事,听多了,觉得月亮本身都和那些故事一样披着神秘的纱。再后来读诗,才发现月本身并不神秘,她是具体真实又纷繁多变的存在。

  月听过芦管的悲歌,见过悲欢与离合,照过幽静的竹篁,望过春江的潮水,嗅过冷露打湿的桂花,触过边关万里征人的盔甲。

  月,你听,轻骑逐,雁飞高。月,你看,舞清影,乘风去。

  披星戴月,是青年人对理想的追求;春花秋月,是百姓对国泰民安的祈愿;花好月圆,是人们对未来心愿的书写。

  月,请载着这绵绵悠长的情思,继续伴着我深爱的土地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