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闽草木
假槟榔的“热带气息”
2023-07-24 00:00来源:厦门晚报

  

■假槟榔的成熟红果,不可食用。

  

■万石植物园里的假槟榔。

  文/图  萧春雷

  槟榔是热带植物,厦门的气候不大适合种植,岛内的“槟榔小区”并没有槟榔树,“槟榔中学”也只有12株假槟榔。我在厦门生活了20年,没吃过一枚槟榔,后来在湖南湘潭、海南三亚,才品尝到这种传说中的果实,头晕目眩,很不适应。

  陈恒彬先生说,厦门园林上有种植一种观赏槟榔,也会开花结果,但并非嗜品,数量也不多。厦门多数被人误当成槟榔的树种,其实是假槟榔。“假槟榔”很像外号,仿佛“冒充”槟榔,事实上并非如此,它的正式中文名就是如此,属于棕榈科假槟榔属,与槟榔属槟榔是远房兄弟。

  说起来,这种姓“假”的植物还不少,如假连翘、假苹婆、假昙花、假樱桃、假百合、假杜鹃、假万代兰等等,二者之间往往具有某种相似性,然而属于巧合。一个“假”字,仿佛林冲发配沧州时脸上的刺字,颇具侮辱性,人类倒是方便了,对植物很不公平。

  假槟榔(学名:Archontophoenix alexandrae)原产澳洲,又称亚历山大椰子,其实是为了纪念丹麦公主“亚历山德拉”(1844-1925)的,与“亚历山大大帝”并无关系。亚历山德拉公主以美貌和时尚著称,后来成了英王爱德华七世的王后。

  我觉得假槟榔更像“纤腰一把”的美女:茎大如碗口,不分枝,直上20余米,顶端簇生棕榈般的叶子,羽状全裂;树干灰白色,像毛竹一样密布环节,浑圆而光滑——那些环节是早已脱落的叶鞘留下来的,是生长的印记。

  周末去万石植物园,又看见百花厅前那片假槟榔,茎干如林,仿佛联合国前密密竖立的旗杆,只不过飘扬的全是宽大的绿叶。它们实在太高了,要仰头仔细观察,才发现几株开了花,从茎干抽出黄白色的穗状花序,花枝下垂,宛如悬瀑。

  有一株假槟榔的果实已经成熟,花枝上挂着一串串红果,像浓艳的珊瑚流苏。假槟榔的果实小而多,椭圆形,是鸟类的美食,人类并不食用。实际上,假槟榔没什么经济价值,纯粹是一种景观植物。

  棕榈科植物主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全世界有2800多种,很多树姿优美,如大王椰子、董棕、海枣、霸王棕等,著名植物学家林奈誉之为“植物界的王子”。我国仅有100多种,主要分布于华南沿海地区。厦门植物园的棕榈园在国内颇负盛名,据说共收集了棕榈科118属354种植物。

  但棕榈科植物有个致命缺点,除了棕榈和蒲葵,都不耐霜冻。上海曾引进一些耐寒棕榈,为了越冬,让它们“头戴护罩,身裹棉袄,脚捂双层被套”,大棚内还要使用暖风机,烧小火、烧开水保温,胡世晨先生在《南棕北引丛谈(8)》中讽刺说,这是让植物进了“特护病房”。

  假槟榔向北推广,遇到的最大问题也是如何安全越冬。厦门高温多雨,气温适宜,假槟榔宾至如归。胡世晨先生指出,重庆也能种活假槟榔,但是不能开花结果;更冷的四川中北部,假槟榔表现为“临界生存级”,时有冻伤、死亡。在青岛你要看假槟榔,就要去植物园的温室,像瞻仰珍贵的“标本”。

  著名诗人王小妮是东北人,后定居深圳。她写文章说,园林工人在路边种树,她捡来一棵据说已死的假槟榔,一米多长,种在院子里,也不大管它,11年后就长到了四楼以上。抚摸着树干,她总想到盲人摸象的故事,觉得自己养着一只单腿大象,不知另外三条腿在哪里。回老家的时候,她又说,“一家人谁也想不到我们在南方还养着一棵巨人般的大树”。(《家里养着蝴蝶》)

  院子里养着一株假槟榔,能做到的人不多。好在厦门的海滨、街道和广场,到处都有假槟榔的身影。它们亭亭玉立,通视性好,经常作为行道树栽培,俨如夹道欢迎的仪仗队。它们的腰肢柔软而有弹性,在台风季节翩然起舞,描绘出风暴的形状。一种来自南半球的植物,让这座亚热带小岛向南漂移了一个纬度,有了热带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