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声】
同安一中,就像一束光,明亮而不刺眼,温暖而不焦灼,照亮了无数学子的人生之路,温暖了每一个微凉的失落瞬间。
2005年,我通过电脑派位进入同安一中初中部,彼时的我尚且懵懂,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是从他人十分艳羡的目光和父母亲几欲喜极而泣的神情中隐隐感到这是一件特别值得庆祝的事情。2008年,我如愿考入同安一中高中部。这次,几欲喜极而泣的人多了一个我,因为我已知晓这所学校的底蕴深厚、校风向上、传统优良,我为自己能成为它的一分子而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在这里,我度过了人生中最关键的六年,收获了开启人生大门的三把金钥匙。
撰稿:余倩雯
整理:厦门晚报记者 郭文娟
【人物简介】
余倩雯,2005年-2011年在同安一中就读。2016年起至今,在厦门三中高中部任教。福建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学科专家、厦门市骨干教师、厦门市优秀班主任、厦门市2023届高考语文学科指导组成员。曾获“基础教育精品课”教育部部级优课,厦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技能大赛特等奖、高中语文组一等奖,厦门市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高中组一等奖等奖项。先后有十余篇论文在《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博览》等刊物上发表。
【百年校庆祝福语】
■余倩雯手写祝福语。
■余倩雯在同安一中就读期间班级合影。
第一把钥匙
勤奋敢拼——同安一中教给我的最宝贵品质
“勤奋敢拼”,是同安一中的优良传统。没有人教过我们应如何“勤奋敢拼”,但耳濡目染,润物无声,这早已是刻在每个同安一中学子灵魂血肉里的自觉。
依稀记得高中第一次晚自习,来自不同初中校的新生们在座位上安静地写作业,颇有“春蚕食叶响课堂”之味,这给当时调皮好动的我留下了深刻而震撼的印象。这里似乎有一种奇妙的气场,不需要谁来督促,便自然而然地有一种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现在想来,这便是同安一中的魅力所在吧!分班之后,我进入了文科班。基础较弱的我打算每天早起到校背书,而这个决定,让我看到了同安一中清晨六点的样子——教室里、走廊上已有好多同学拿着书本“沉浸式”早读了,大家埋首读书,争分夺秒,或吟诵,或默背,或思索,或笔记,丝毫不受外界干扰。不仅如此,每一天晚自习结束后,仍有很多人“依依不舍”不愿离校,继续在座位上奋笔疾书。
在同安一中,“勤奋”是一种不需要提醒的习惯,而“敢拼”,则是一种不需要言说的态度。高二下学期质检考试中,我的成绩很不理想,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奋斗拼搏。当时争分夺秒到什么程度呢?穿着校服睡觉,天蒙蒙亮,路灯还没熄灭,我已在奔赴学校的路上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高三第一次市质检,我的成绩进步明显,段长将“最佳拼搏奖”的奖状发到我手里。十二年过去了,我依旧珍藏着。工作之后,我依然延续这样的习惯和态度。“勤奋敢拼”,是同安一中赋予我的最宝贵品质。
第二把钥匙
甘于奉献——爱生如子的老师不计较个人得失
同安一中是卧虎藏龙之地,师资队伍非常强大,许多老师都有过硬本领、独门绝活,但也有一个共同特点:甘于奉献,爱生如子。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在琐碎的工作中扎根。
初一刚入学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是黄松明老师,那时的他刚大学毕业,脸庞透着稚嫩与青涩,管理班级却很有一套。我们班有几个调皮捣蛋闻名于年段的同学,黄老师很有耐心,经常在课余时间来教室里寻找“教育目标”,或开导,或谈心,或解惑。也许当时受限于认知,没有特别深刻的体会,但此刻再回首便懂得老师的良苦用心。黄老师还是我们的地理老师,课堂上,他常常随手一画就是一个标准“地球”,其工整美观程度令在座学生惊叹不已,更别说他渊博的学识早已征服了无数“粉丝”。
还有王永建老师,他的历史课总是那样妙趣横生,而他强大的人格魅力,也让他成为很多学生的“心灵导师”。一个周六市质检刚结束,我考砸了,当时距离高考仅有70余天。焦虑绝望之下,我试着给王老师发了一条短信:“王老师,这次我考得好差,快高考了,怎么办?”短信没有得到回复,我心想王老师那么忙,学生那么多,无暇回复也是正常的。隔天上午我到校自习,大概十点多,王老师出现在教室门口,将我叫出去,他帮我详细分析考试失利原因,并告诉我:“过度关注考试结果会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你可以尝试将注意力放在努力的过程上,你努力了,结果一定不会差!”牺牲自己的周末休息时间,大老远跑到学校来,就为了给一个普通学生解惑、鼓劲,我是感动的,更是敬服的。
此外,知识精深、授课深刻的李莉莉老师,时隔多年,仍留存着我的作文,至今仍对我的专业成长倾力指导;善于鼓励、心怀大爱的许春梅老师,多次在我失落迷茫之际加油鼓劲,让我步伐笃定,不断向前……篇幅所限,无法详细提及每位老师的可亲与可爱。
等我自己走上教师岗位,才知道这些日复一日爱护学生、教导学生,不求点滴回报、不计个人得失、不计功名利禄的老师多么难能可贵,身为同安一中的学生,是多么幸福啊!
第三把钥匙
自强不息
突破天花板接受挑战
相信很多同安一中人都记得旧实验楼墙上曾有这样一行字——“Only the strong survive”(大意是强者生存),并且把它当成座右铭。随着旧实验楼拆迁,这句话也被“移植”到新教学楼上。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同安一中精神”:不管遇到什么挫折,绝不言弃,绝不退缩,自强不息,强者为王。
2020年到2023年是我教师职业生涯最为艰辛的三年。这三年,我参加了诸多比赛,完成了多篇论文,年底即将出版一部合著。是什么让我不断突破自己的天花板,勇敢地接受挑战?是六年时光里的耳濡目染,春风化雨,自强不息的精神早已融入我的血肉和灵魂。每每想起,便有一种我与母校在平行时空并肩作战的感觉。
如果说今日的我是坚韧的,那是同安一中磨砺了我;如果说今日的我是自信的,那是同安一中照亮了我;如果说今日的我是优秀的,那是同安一中哺育了我。“同安一中精神”厚植在每一个学子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壮大。它伴随着我们走出洁白的象牙塔,伴随着我们勇敢地对抗每一个艰难时刻。
在同安一中学习与生活的日子,忆之所及皆为美好。在这里,有无边无尽的创想,有有趣多元的火花,有自然的团结协作,有充沛的生机活力,还有无法遏制的成长与理想。
百年树蕙滋兰,百年桃李芬芳。在百年校庆即将来临之际,我衷心祝愿母校人才济济,桃李满园,再谱华章!
【征集令】
明年,同安一中将迎来建校100周年。为梳理学校历史,总结办学经验,凝练办学精神,本报推出“同音共律 一校倾城”同安一中喜迎建校百年校友口述史专栏。专栏将邀请100名校友讲述自己与母校的故事,诚挚邀请同安一中广大校友与我们一起穿越时间的河流,回首青春岁月,重拾美好记忆,为百年同安一中留存独特的文化基因,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校友们可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
5589999(晚报市民热线)
7229135(同安一中办公室)
邮箱:tayzbg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