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食话
芋头,闽南人的心头大爱
2023-09-04 00:00来源:厦门晚报

  许晓春

  “八月望日,尚芋食螺。”这里说的农历八月“望日”,就是中秋节。因为“芋”在方言中和“路”发音接近,我们就说“食米粉芋,有好头路”。另外,芋头往往是一个大芋头牵连着很多小芋头,寓意多子多孙,闽台很多地方中秋拜月时,祭品一定少不了番薯和芋头。

  闽南人爱吃芋头,是出了名的,并且吃法多样。

  闽南的芋头一般七月上旬成熟,八月中旬进入盛产期。芋头家族势力不小,有槟榔芋、红芋(红芽芋)、面芋、白芋(白芽芋)、九头芋(狗爪芋)、菜芋等成员。

  其中,白芋与红芋,属于不容易煮烂的,很少直接食用,一般捣烂以后制成芋粿等熟制品。槟榔芋是芋头中的名角,它的肉质花纹、颜色和槟榔很相似,只是和“槟榔西施”却没有半毛钱关系。

  吃货都知道,个肥大、色黑褐、把儿短的大“芋头”(也称“芋婆”),吃起来越发质松、味香。槟榔芋的用途很广,可以整个儿蒸熟了切片吃,也可以切块来炖肉、煮甜芋头汤、煮芋头饭。如果还不过瘾,用上蒸、炸、手捏等十八般武艺做成芋粿、芋饼、芋圆、咸芋茸等,都是闽南人的看家本领。

  这里特别要说说“芋包”,据说老一辈的厦门人过年必吃。他们总会说起从上一辈甚至上上一辈听来的故事。

  相传清朝光绪年间,同安埔尾有个武进士到厦门城赴宴,宴席中有芋头,品相难看,也被人取笑了。武进士痛定思痛,回家后就拿了很多当地产的槟榔芋头,进行专题研究。后来脑洞大开,发现可以把芋头削皮挖空,再填入瘦肉、香菇、虾米等佐料,蒸熟后蘸调味吃。

  这个吃法让乡里四邻赞不绝口,埔尾这一带的槟榔芋也随之走红,据说上世纪70年代还参加过广交会,出口到新加坡等地。

  来厦门不吃一下芋包,简直没算来过。刚蒸出来的芋包,皮薄诱人,透过层层热气,猪肉、虾仁、香菇、冬笋、荸荠等馅料的香气一层层扑鼻而来,再蘸上厦门的甜辣酱、沙茶酱,要小心把舌头都咬成馅吞下了!

  槟榔芋加上猪蹄或五花肉烧成的“猪脚芋”,更是闽南菜品的代表作之一。同安和泉州有些村镇,摆酒席少了“猪脚芋”这道菜,即使满桌美味佳肴,仍然会被人当成礼数不周。

  “猪脚芋”的做法简单而精确。芋头去皮后切成小块,放油锅里炸过备用,等到肉煮到一定程度,再把炸过的芋头块放入一起慢炖,再加些香菇、虾米什么的。记住,芋头过油炸这步骤一定不能少,而且要炸得恰到好处,否则松化的芋头和猪肉、猪脚汤汁混合一起,风味逊色很多。

  肉当仁不让地成为芋头的好伴侣。除了“猪脚芋”,还有肉汁焗芋头、芋泥香酥鸭,都是深受欢迎的闽南传统老菜。

  芋泥香酥鸭,去除骨肉的闽南番鸭肉和满满的芋泥深情相拥,下油锅炸至外皮金黄酥脆酥香,入口外酥里软,芋的清香与鸭的鲜嫩相得益彰,地方风味浓郁。

  在电视剧《偷偷藏不住》里,哥哥桑延排长队为妹妹桑稚买芋泥香酥鸭——妹妹开心时,桑延会买来为她庆祝;妹妹难过时买来哄她开心。这道菜成了联系兄妹感情的纽带,也让全国观众在屏幕前领略了这道闽南传统菜的魅力。

  与芋头有关的闽南小吃,反映了闽南人满满的“吃货”智慧。无论是嫩糯香甜的烧芋粿、香韧可口的芋圆,还是咸中有甜、鲜味香浓的咸芋茸、酥香鲜美的槟榔芋饼,制作工艺都非常费工、费时,无不考验着匠心与巧思。

  芋头在荤食界所向披靡,在素食界同样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厦门南普陀素食馆的“香泥藏珍”“素芋包”“金笼蕴香”等菜肴,都用到了芋头,其中“香泥藏珍”曾荣获第四届中国美食节“中国名菜”称号,也是“中国名宴”菜式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