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报 古代也指录取通知书
古代科举的录取通知书长啥样?带你去看看
2023-09-15 00:00来源:厦门晚报

  ■清代殿试录取通知书

  ■清代江南的一份举人通知书。

  ■光绪二十年恩科状元张謇“捷报”中还写有“报录人”。

  ■用洒金粉书写的“黄花笺”。

  最近,高校纷纷开学,刚刚“金榜题名”的大学新生带着各式各样的录取通知书到学校报到。现在的入学通知书虽然设计新颖,但内容较为简单,一般是学生姓名、所考入专业、学校图案、公章等。而在古代,及第的录用通知书无论是做工、内容,还是送达方式,都比现在复杂、隆重。 

  综合 中新网 光明网

  最早的录取通知书:泥金帖子

  经常看古装剧的读者会发现,每次科举考试结束以后,官府都会放榜公布录取榜单,似乎很少看到类似于“录取通知书”这样的东西。事实上,古代科举也是有录取通知书的,最早的榜帖是泥金帖子,大概在李隆基(唐玄宗)当皇帝的开元、天宝年间流行。官府放榜以后,为了激励学子发奋读书,扩大科举的影响力,会制作一份非常精美的“泥金帖子”,送往考中进士的考生家中。  五代人王仁裕所作的《开元天宝遗事·泥金帖子》中写道:“新进士才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至文宗朝,遂浸削此仪也。”宋朝杨万里《送族弟子西赴省》:“淡墨榜头先快睹,泥金帖子不须封。”也提到了泥金帖子。

  据史料记载,“泥金”最早是一种高档装涂工艺,它需要专门的金属制粉制成专用的金色涂料,随后用这种涂料装饰笺纸或者器物,当时只有富贵人家用得起。发展至唐朝,“泥金”工艺被应用到了“录取通知书”中。

  “泥金帖子”上面书写的内容也极为讲究,据宋朝《容斋随笔》中记载,虽然唐朝的泥金帖子宋朝已不多见,但是北宋一户人家收藏有唐朝所制的一份泥金帖子,这份“通知书”上面,不仅要登记学子考取的功名,生辰八字,还要记载他们的主考官为何人,主考官的头衔和详细资料;在古人看来,家中有人考取功名,可是一件光耀门楣的大事,所以高中学子的祖宗三代都跟着沾光,因此在这份通知书上可以看见学子的祖父、父亲名字乃至曾祖父的名字。泥金帖子制作好后,主考官还需要在这份帖子上签下自己的大名,随后再有专门的人送到考生家中登科报喜。

  宋朝年间的通知书:金花帖子

  发展至唐中后期,用来登科报喜的“通知书”变成了“金花帖子”,到宋朝,这种金花帖子一直在沿用,其制作方法更为复杂,这种帖子被历史学家视为最正式的科举录取通知书。金花帖子要采用素绫为轴,再在素绫上贴一金花,考生的名字以及名次,都要用洒金粉的“黄花笺”书写。金花帖子的大小尺寸皆有具体规定,必须是“阔三寸,长四寸许”,从这些方面足以看出这份录取通知书的珍贵。

  古代人家将这种帖子视为特别荣誉,无论是对于高中榜首的学子来说,又或者是家中有人中榜的家族来说,金花帖子是用多少金银也买不到的东西。所以,当金花帖子送到考生家中时,这不仅意味着考生收到了朝廷的“录取通知书”,更代表了考生成为天子门生的巨大荣誉。平民小户人家,会将金花帖子珍藏起来;若是大户人家,会将金花帖子送到本族祠堂里供族人欣赏,让那些前来祝贺的人,可以看到这份莫大的荣耀,以此来展示本族子弟才华过人,官运亨通。

  明朝年间的通知书:捷报取代帖子

  发展至明朝,原先唐宋年间的“帖子”被“捷报”所取代,这种“通知书”也是现如今古装剧中最常见的一种,而且不只是中了进士才有捷报,凡是通过会试者,郡县也会给考生家中送捷报。捷报所书写的内容比较简单,一般只写考生的姓名、所中的名次、家乡籍贯,还有祖上三代的姓名。由于明代存在专门的科举考试费用,所以自从“捷报”出现以后,民间逐渐演变出来了“报喜钱”这样的习俗,这份报喜钱有一部分是从明代朝廷官方资助得来,在明代科举的考试费用中,会专门划分出犒赏报人、宴请乡邻等项目费用。

  所以,为了给大户人家送捷报,衙门里的公差为了此事争破头,因为这些富贵人家赏的“喜钱”比较多,如若再碰上一些仗势欺人的公差,普通百姓还要将这些公差请进门好吃好喝一顿,给数量不少的赏银,他们才肯交出捷报离去。

  捷报的形状规模与当今的奖状差不多,古代人家会将这份捷报贴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让来访的客人一眼就看到这份荣耀,清朝时期仍然沿用了明朝的“捷报”。

  【延伸阅读】

  官府安排专人送通知书

  民间直呼他们“报子”

  现代的高考录取通知书一般通过快递送到学生的手中。而在古代,学子考取功名中榜者,除了朝廷张榜公布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报喜”,让世人知道某学子中榜了。中榜的学子,成为当地的热议人物。

  送通知书仪式比较隆重,而且是一种官府行为,各级官府会安排专人将通知书直接送达学子家中。当时有专门的“报榜人”,也叫“报录人”,民间直呼为“报子”。

  报榜人骑上高头大马,高举旌旗,带上唢呐班子,一路上鸣炮奏乐,吹吹打打,热闹非凡。如《儒林外史》描写报榜的情景:“只听得一片声的锣响,三匹马闯了来;那三个人下了马,把马拴在茅草棚上,一片声叫道:‘快请范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