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矮蕉与高蕉
2023-10-09 00:00来源:厦门晚报

  ■漳州天宝镇五里沙的香蕉海,左上角有观景高架栈桥。

  ■如今,天宝高蕉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矮蕉。

  套袋内的蕉果。

  文/图  萧春雷

  以前乘慢车到厦门,总要在漳州郭坑站停上很久时间,刹那间,车窗外围过来许多妇女和孩子,托举着香蕉、龙眼或甘蔗叫卖,有些贩子还涌进车厢。我因此知道了天宝香蕉。后来,在超市买过很漂亮的进口香蕉,很贵,味道远不如天宝香蕉。妻子告诉我,买香蕉不能看外表,要挑那种外皮出现了黑色芝麻斑(炭疽病斑)的香蕉,不好看,但味道最甜。

  去漳州天宝镇五里沙参观林语堂纪念馆,猛然发现,纪念馆就像一艘船,停泊在漫山遍野的香蕉海中间。十里蕉风,万亩蕉雨,我想他会喜欢这环境的。九龙江西溪岸边的五里沙,其实是林语堂父母的老家,林语堂本人出生在平和县坂仔镇。坂仔在西溪上游不远,也是漳州香蕉的重要产地,空气中弥漫着蕉香。

  《南方异物志》称:“甘蕉,草类,望之若树。”在深邃的果园中漫步,不像穿越草丛,倒仿佛置身森林,但见一株株香蕉三四米高,大可一围,叶片竖立如旗。你会感到,人比草还要渺小。是的,虽然大家都说香蕉树,但香蕉并非木本,而是多年生草本。再高大的香蕉树,本质上都是一根柔弱的草,其茎干被称为“假茎”,是由叶鞘层层聚合而成的。香蕉的地上部分当年开花结果后枯萎,一岁一枯荣,但它的地下根状茎,会分出小小的幼株——吸芽,下一年继续生长。

  香蕉属于芭蕉科芭蕉属,又名甘蕉、芽蕉和弓蕉,是全球消耗量最大的水果。谁不喜欢香蕉呢,剥皮就可食用,果肉无籽,甘甜可口,又营养丰富,简直就是老天特意为人类预备的水果,有些热带地区的人们甚至以香蕉为主食。那么,如此理想的水果,是野生芭蕉演化而来的吗?

  如今闽南还有不少野生芭蕉,例如小果野蕉,籽多,味酸,几乎无人食用。它们用种子进行有性繁殖,永远也不会变成香蕉。植物学家相信,香蕉是由两种野生芭蕉属植物——小果野蕉和野蕉——杂交而形成的三倍体品种,因为果肉无籽,无法依靠种子繁殖后代,唯一的办法是利用分株后的吸芽进行扦插移植。这是一种无性繁殖。最早栽培香蕉的地方,一般认为是马来群岛。

  无性繁殖的优点是避免了基因变异,所有的个体都高度相似,是母本的克隆。来自同一母株的香蕉后代,尽管远隔大洋,环境各异,但风味相同。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某个优秀品种一统天下的局面。19世纪,人们培植出一种名叫大麦克(又名“大米七”)的香蕉,色香味俱佳,取代了几乎所有地方品种,在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的香蕉园广泛种植。不幸的是,1927年出现了一种尖孢镰刀菌(又称“巴拿马病”)感染香蕉,在短短30年时间里,将全世界的大麦克蕉灭绝殆尽,全球香蕉产业遭受重创。

  这就是无性繁殖的缺点:无论大麦克香蕉繁殖了多少亿株,散居各大洲,本质上就是一株,有同样的基因缺陷;一旦被某种病毒杀死一株,意味着大麦克家族将被满门抄斩。

  大麦克蕉灭门之后,退而求其次,全世界的香蕉园开始种植华蕉,就是我们如今吃到的香蕉。华蕉又称开文迪许蕉、香芽蕉,色香味均比大麦克蕉逊色,唯一的优点是对尖孢镰刀菌具有免疫力。有人抱怨说,真正的香蕉(大麦克蕉)已经灭绝,我们吃到的都是劣等替代品。更糟的是,上世纪末尖孢镰刀菌进化出4号种,华蕉也不能免疫,各产蕉国如临大敌,严防死守。如果华蕉遭遇灭顶之灾,即使人类还能找到新的香蕉品种,恐怕也是更差劲的替代品。

  回到天宝香蕉吧。实际上,我在天宝见到的香蕉林,与林语堂少年时见到的完全不同。天宝香蕉的传统品种是矮蕉,又称矮脚蕉、中国矮蕉,起源于我国本土。罗桂环《中国栽培植物源流考》称:“中国矮蕉(也叫天宝香蕉、龙溪蕉)就是中国两广和云南先民首先育成的栽培种类,也是当今世界香蕉主要栽培种之一。”

  据《八闽纵横》(1981年版)等早期资料,天宝矮蕉的特点是假茎低矮,只有1.6至1.8米高,果皮上有鹧鸪花的斑点,果肉软滑,细腻无心,香甜无与伦比;缺点是产量较低,果形不大好看——果指小而弯曲。20世纪80年代后,天宝矮蕉就被更受市场欢迎的天宝高蕉取代,罕见其踪。所谓天宝高蕉,又称台蕉、北蕉,植株高达3米以上,是民国年间天宝人从台湾引进的品种,论香甜不及矮蕉,但个大形美,产量较高。

  原来,我看到的、吃到的天宝香蕉,全是高蕉。放眼世界,所有的作物都在改良、优化,似乎唯有香蕉在退化。你看,华蕉替代了大麦克蕉,天宝高蕉淘汰了矮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