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长期与婆婆生活在一起,却没有旁人口中的婆媳矛盾;她们悉心照顾婆婆的日常起居,即使老人瘫痪在床,也用爱撑起一片天。
《翔安二十年,好人在身边》人物回访系列报道最后一期,记者带您认识“福建好人”蒋素枝和“中国好人”苏梅玲、蔡秋菊,听她们讲述孝老爱亲背后的故事,以及翔安农村和城区发生的巨大变化。
文/图 记者 戴舒静
通讯员 童心悦
蒋素枝
婆婆生前和她一起生活
从没别人说的婆媳矛盾
蒋素枝(右)与老伴
今年70岁的蒋素枝和大自己十几岁的老伴,在巷西路中国银行附近经营着一家卖蜂蜜的小店。由于店面是自家的,客户又都是老主顾,所以小店没有太大的经营压力,周边都是熟悉的街坊邻居,两人过着简单幸福的晚年生活。
记者了解到,蒋素枝夫妇刚结婚时,家庭条件非常差。为了谋生,丈夫成为养蜂人,带着蜜蜂四处找花,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生活,两条裤管永远都是打满补丁。蒋素枝不仅要帮他照看蜂群,晚上还要煮猪饲料养猪。一家人住在一间破旧的小房子里。
幸好,夫妇俩的儿子很努力,后来成为一名中医,目前定居在福州。之前,蒋素枝跟着儿子到福州,帮忙带孙子。如今孙子长大了,她就回到翔安老家生活,照顾老伴。
“她的性格很好,对谁都很热心,所以不管是跟我母亲,还是跟周围邻居,甚至到福州带小孩,都跟其他人处得很好。”蒋素枝的老伴向记者夸赞,他母亲在世时,要求跟蒋素枝生活在一起,从没有像别人说的婆媳矛盾。蒋素枝悉心照料婆婆,直到老人90多岁离世。她也被评为2009-2010年度厦门道德模范、2011年度福建好人。
声音
“我们是一路吃着苦过来的,所以现在格外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也特别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蒋素枝笑着说,翔安建区20年来,马巷的变化非常大,路越来越宽,车越来越多,民生配套设施也越来越丰富,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如今,夫妇俩每月可通过社保领取4000多元,加上卖蜂蜜赚的钱,日子跟以前比,可谓“一个天一个地”。街坊邻居也是如此,大家都不用再为糊口奔波。
“以前经济条件不好时,经常会出现一些小偷小摸现象,放在门口的自行车,甚至扫帚都会被偷。如今,生活好了,治安也好了,电动车放门口也不用担心被偷。”
苏梅玲
悉心照顾婆婆三十多年
老人赞她比女儿还细心
苏梅玲
今年63岁的苏梅玲是翔安区新店中心卫生院的退休员工,曾入选2009年中国好人“孝老爱亲”榜单,获得2010年厦门市第三届道德模范称号。她的晚年生活非常精彩,前几天,刚和老伴到龙岩冠豸山、永安桃源洞等景点自驾游,欣赏美景、品尝美食。
1986年,苏梅玲的婆婆突发脑溢血住院1个多月,苏梅玲除了上班,一下班就到病房伺候婆婆,喂饭、端水、削水果、端屎端尿,照顾得十分周到。婆婆出院后,她每天按时喂老人,还经常买些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婆婆经常躺在床上休息,她就帮婆婆翻身、活动筋骨,还经常买补品给婆婆补身子。
担心婆婆自己在床上躺久了无聊,忙完一天的活后,苏梅玲会到床前陪婆婆聊天。经过她一年的精心照料,婆婆恢复健康。三十多年来,苏梅玲悉心照顾婆婆,直到前几年,90多岁的婆婆过世。老人生前逢人便说:“我是命好福大啊,碰到一个比女儿还细心的好媳妇,不然我不可能活到今天。”
有的人问苏梅玲为何这样做,她说:“孝敬老人是儿女的天职,能让老人过好晚年是我最大的心愿。”
声音
苏梅玲是南安人,小时候随着教书的父亲来新店生活。当年,她以学徒工身份进入新店中心卫生院药房工作。后来,她逐渐成长为一名药剂师,如今,每月能领到1万元退休金。
“如果没有党和政府,我没法拥有如今这样的晚年生活。”苏梅玲说,翔安建区20年来,经济社会全方位飞速发展。“以前我们卫生院周边都很破败,到处都是土路。”她回忆道,翔安建区后,新店城区经过多次改造提升,逐渐成为颜值高、民生配套齐全的新城区。周边不仅有翔安第一实验小学、新店中学,还有泰禾红门广场及新店农贸市场。新店中心卫生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水平也越来越高,为当地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蔡秋菊
既要孝顺瘫痪卧床的婆婆
又要照顾两个患病的儿子
蔡秋菊
15日上午10点多,记者来到蔡秋菊家时,她正在为全家人准备午饭。当天是周日,她家开在香山上的鹅肉馆生意比较好,丈夫和公公在山上忙碌。她像日常一样,照顾着瘫痪卧床十几年的婆婆,还有两个患脑瘫和自闭症的儿子。做完饭,她要轮流帮婆婆和大儿子喂饭。
“我们一家人现在都接受眼前的事实,大家齐心合力, 一同克服困难,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蔡秋菊说,尽管长年卧床,但是婆婆身体较稳定,每天只要按时帮她喂饭和擦洗,对她来说,这不算太重的任务。每周,特教学校的老师上门帮忙照顾脑瘫的儿子,也帮她减轻不少压力。如今,她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患自闭症的小儿子身上:上午骑电动车送他去特教学校上一年级,中午接回家吃饭,下午再送到马巷的矫正机构学习。
“我们希望他能学到一些自理能力,还有一技之长,以后长大了至少能照顾自己。”蔡秋菊说,坚持几年,小儿子的进步不少,可以安静地坐下来听课,并按照老师的指示完成简单的任务。看到孩子能有这样的进步,全家人都很高兴。
十余年来,蔡秋菊用孝心和母爱将这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曾上榜“中国好人”。蔡秋菊说,很荣幸被评上“中国好人”,这给她原本黯淡的人生打开了一扇窗,有一缕阳光照亮她的未来之路,鼓舞她勇敢地走下去。
声音
蔡秋菊感慨地说,大宅是翔安区目前的网红村庄,经过十余年建设,大宅不仅越来越美,人居环境大大提升,村民也获得了很多就业和创业机会,家家盖起小洋楼,买了小汽车。得益于大宅和香山一带游客的增加,鹅肉馆有不少客流量。
这些年来,翔安区也加大了民生方面的投入。蔡秋菊说,家里每个月可以领到2000多元的残疾补助,小儿子每月的矫正费也能报销,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