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的人 志成的心 他用坚毅书写新闻人生
——追记厦门日报社原编委、新闻采访中心原主任蔡志成
2023-11-08 00:00来源:厦门晚报

 

 蔡志成值编委班签大样。 资料图

  【生平】

  蔡志成,1971年2月出生,福建漳州平和人。

  1989年9月至1993年7月,在厦门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

  199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3年8月入职厦门日报社,先后担任记者、编辑,新闻编辑中心副主任,厦门日报社编委、新闻编辑中心主任,厦门日报社编委、新闻采访中心主任。

  厦门日报社新闻采访中心的一张办公桌上,整齐摆放着七份报纸,时间从2023年8月20日至8月26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七份报纸未曾移动过——这是一种缅怀、纪念。七份报纸的编委署名一栏留有厦门日报社原编委、新闻采访中心原主任蔡志成同志的名字,这些是他新闻生涯中最后一轮夜班审定签发的报纸。

  他的生命,定格在8月26日凌晨——因突发心血管疾病、抢救无效,蔡志成同志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永远离开了他所热爱并全身心付出的新闻事业。

  在第24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2022年度福建新闻奖人物系列(林白水新闻奖)评选结果公示,蔡志成同志被追授这项荣誉。在其个人事迹介绍中这样写道,蔡志成同志三十年如一日坚守采编一线,忠诚于党的新闻事业,发扬了默默耕耘的“老黄牛”精神、精雕细刻的党媒精神、甘为人梯的蜡烛精神。他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崇高品德,把毕生的精力和全部智慧奉献给新闻事业。

  文/厦门日报记者组

  手绘/张平原

  默默耕耘新闻事业的守夜人

  二十多年夜班 从未喊过苦叫过累

  1993年,蔡志成到厦门日报社工作。担任记者时,蔡志成的稿件被称为“志成一体”:他将文学名著、优秀新闻作品中汲取的养分融会贯通,化作自己的独特风格,所写的稿件不仅深入浅出、通俗易读,而且文笔优美、功底扎实,常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比如,蔡志成写的一篇《惜姑和三个弃婴》,无论是架构逻辑,还是用词行文,都堪称优秀范例,是采访中心推荐给年轻记者必读的一篇报道。”一名同事回忆,蔡志成经常说“内容为王”,这是媒体的生命力,也应是记者的职业追求。“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记者的稿件,无论质量如何,蔡志成都耐心逐字逐句帮忙修改、提出建议。”

  这种认真负责、精雕细琢的精神,贯穿他的职业生涯——在参加工作的第二年,蔡志成加入厦门日报夜班,成为一名要闻版编辑,之后先后担任总编室编辑,新闻编辑中心副主任、主任编辑,厦门日报社编委、新闻编辑中心主任,厦门日报社编委、新闻采访中心主任。其间,蔡志成始终没有离开新闻采编第一线,没有离开夜班第一线。

  “30年工作经历,他上了20多年夜班,从没见他喊过累、叫过苦,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感染、带动了整个团队。”一名熟悉他的同事说,蔡志成担任新闻编辑中心主任后,经常“超长在线”——值夜班时,从下午四点的下稿会到次日凌晨大样签发,在报社一待就是十来个小时。

  作为党报编辑,蔡志成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养深厚、敢于善于担当。

  2019年,《厦门日报》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特刊《长风万里》,共112版。作为主创人员之一,蔡志成提前调研策划,为部门各负责人想思路、定目标;牵头制作特刊框架图,倒排工期。“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当年9月初,特刊工作迈入关键阶段,蔡志成的父亲突然去世。他赶回漳州平和老家处理后事,但没过几天就返回报社,继续主持特刊工作,这种精神感动了团队,大家齐心协力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一位编辑说。

  蔡志成曾荣获“厦门市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他编发的多个作品和版面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福建新闻奖和厦门新闻奖一二三等奖。蔡志成担任新闻编辑中心主任期间,编辑中心获得不少集体奖项。

  细细打磨稿件版面的雕刻者

  精益求精 反复推敲每个细节

  在全国党报中,《厦门日报》的版面制作、设计长期保持较高质量和水平,蔡志成就是“雕刻者”之一。

  “蔡志成同志守正创新,勇担党媒职责使命,始终发扬精雕细刻的党媒精神,让精益求精在新闻编辑中心蔚然成风。”一位编辑说,蔡志成对每个版面的标题、细节、新闻的整合,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在把牢安全关的前提下,一个版面、一个标题,即便大部分人都觉得“过得去,可以了”,但蔡志成却总是思考“如何更好”,反复推敲、打磨,改到满意为止。

  2001年5月,《厦门日报》启动都市型党报改革,报纸内容、形式焕然一新,成为国内城市党报的一面旗帜。这次转型改版,蔡志成是主创人员之一。

  每一次改版都是一次创新挑战。2012年,蔡志成牵头改版工作,他将“精细化”作为重点,以改版推动改文风,实现采编全流程“改”到位:他提出运用“两个对齐”“用心经营标题区”等方法,提倡图形化包装、一图读懂等当时业内比较超前的编辑手法,将“精益求精”的理念传递给采编团队。

  2022年《厦门日报》改版,蔡志成作为新闻采访中心主任,围绕新开设的深读、人物等重点栏目,带领记者们不断增强“四力”,推出了许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2023年《厦门日报》新一轮改版工作,蔡志成担任总执行。这是一次进入“深水区”的改版,涉及报社媒体融合体制机制的多项调整,难度之大、困难之多,远远超出以报纸内容为主体的改版。他先后召集大大小小近20场改版座谈会,收集有价值的改版意见三四十条,并逐一进行可行性论证,筛选、确认出最有紧迫性和较有操作性的事项。在突发疾病的前几个小时,他仍在和多名同事研究改版事宜,以至于太多人难以接受他突然离世的消息。

  循循善诱传帮带的热心郎

  带队伍不藏私

  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谦谦君子,温婉如玉。这是众人对蔡志成的一致评价。为何这么说?大家说,蔡志成为人忠厚、性格温和,说话轻声细语,几乎没人见他发过火,与人相处从不红脸,更没有见过训斥谁,遇事总是心平气和地讲道理。

  一位同事回忆,蔡志成在值编委班时,签完大样后,有空的话他都会走到组版机前,将版面送到编辑手里。有些需要改动的地方,都是以商量的口吻。在他的影响下,夜班的氛围和谐,同事们和睦相处,大家都专心于本职工作,风气很好,“蔡志成如春风化雨般待人处事,循循善诱帮助记者编辑成长,他就像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蔡志成才华过人却淡泊名利,总是把荣誉让给别人。”在新闻采访中心担任主任期间,蔡志成既要承担轮值编委夜班的任务,又要全面负责新闻采访业务、相关行政管理工作,带领团队完成一项项艰巨的报道任务。但每当年底考核评优评先,他都把荣誉和名额让给了别人。

  报社同事及退休老同志、老师同窗及亲朋好友等听闻蔡志成逝世的噩耗之后深感悲痛,纷纷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痛惜和不舍。兄弟报社、新闻媒体行业的同行纷纷来电慰问。新闻采访中心的一名记者说,人离开之后,才惊觉珍惜。这种珍惜,来源于工作生活中的点滴记忆,来源于大家共同热爱的事业,润物细无声的提携、帮助与感激,“我时常觉得,为人最难的就是一个‘心’字。关心、善心、耐心、信心、责任心、事业心,志成主任在这些方面兼有,却没有那些不好的贪心、偏心、疑心……这或许就是他走后,如此多的人想他、念他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